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上犹县文化馆

重阳节的历史起源上犹县文化馆

时间:2018-10-17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重阳节有形式多样的习俗,如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至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也提到重阳,屈原在《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汉代《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求寿的习俗,这是受古代巫师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而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中,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南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则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可见魏晋时期,重阳节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重阳正式被定为节日始于唐代,这也许就是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的原因。咏唱重阳节的诗章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佳节,怀乡思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千古名句。

经过两千多年的变迁,重阳节已成为多元性的节日。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之寓意,故于1989年被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地结合起来,使这一传统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新式节日。2006年,重阳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