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舌尖上的客家美味上犹县文化馆

舌尖上的客家美味上犹县文化馆

时间:2018-11-06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舌尖上的客家美味

    美味荷包胙

  荷包胙,又名荷包肉,是赣南客家人喜欢吃的一道名菜,不管是红喜事还是白喜事,桌面上都少不了这道色、香、味俱佳的上等菜肴。

  相传清朝乾隆年间,大余出了个状元戴衢亨,他是个饱学之士,名气很大。有一天,他宴请邻里老人,吃完饭后,每人送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就是用荷叶包着切好的猪肉,因为是状元赠送的东西,老人们不好分拆开,就将肉连同荷叶放进木甑蒸熟。打开木甑盖,荷叶的清香和肉香便阵阵飘来,夹起蒸烂的猪肉一吃,味道极佳。因此,人们便称它为“状元菜”。此后,这道菜逐渐在南安府所属的南康、大余、上犹、崇义四个县流传开来。在宴席上,开启荷包胙也有讲究,一般要由酒席上的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轻人两人配合,才能打开,俗称“开苞”。客家人历来崇尚节俭,凡在酒席上吃不完的荷包胙等菜,都要用荷叶将它包好,带回家给没参加宴席的家人品尝,这种风俗习惯一直流传下来。

  制作此菜时,首先将新鲜猪肉(瘦肉为主,肥肉辅之)切成团块状,然后,用糯米与籼米粉相拌,加入酱油、糖、精盐、甜酒、胡椒粉、花生油、味精和肉汤等调料。把荷叶用沸水烫软,三张叠好,用碗把猪肉倒入荷叶中,包成圆锥形或锭子形。蒸时,需专人看管,不时地将水加入铁锅。要掌握火候,先大火蒸熟,后文火蒸烂。蒸荷包胙是件美差,孩子们常常“你争我夺”,因为掌管这道工序是有红包拿的。蒸好后的荷包胙,入口糯烂,吃不粘牙,荷叶的清香沁人心脾。

  客家擂茶香

  客家人热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传统的、普遍的礼节,无论是婚嫁喜庆,还是亲朋好友来访,即请喝擂茶。擂茶的制作很简单,是用上等的茶叶和炒香了的芝麻、花生米加上老姜、熟油茶、食盐等,放入“擂钵”(一种内壁有均匀细沟的泥制器皿)中,用擂木棒擂成的。赣南农村客家人中每家一年四季都备有做擂茶的料。做多少擂茶,女主人一般都会看来客的多少而定。擂茶都是现做现喝的。喝时不能性急,要一边吹气一边慢慢品尝,这样才能品出擂茶的甘甜,炒果子的香味,老姜的辣味,油盐的咸味。不知不觉中一大碗擂茶便喝完了,肚子也就有了个半饱。             

客家擂茶还有历史典故呢。相传三国时,刘备领兵驻扎江南,时正酷暑,将士们不服水土,一个个又吐又泻,军营皆成了病房。这可急煞了刘备,到处求医寻药仍不济事。有客家老婆婆闻知此事,大发善心,走家串户动员众客家乡亲动用“擂茶三宝”,制成大量擂茶,使刘备的将士们饮后病情大减。客家擂茶从此更是盛名远播。

  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其营造出的和睦共处、团结协作氛围,使客家人深深留恋,即使在食品加工机器普遍采用的今天,黄元米馃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现多用软性杂交米。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灰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饭甑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十来个男人齐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形的黄澄澄、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年前年后,走亲访友,赠送几块色泽金黄的黄元米馃为礼,寓意吉祥富贵。家中来了客人,从贮存缸中取出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皆宜,或用腊肉、冬笋、香菇、白菜条为作料,润滑爽口,独具风味,食之回味无穷。

  打黄元米馃,一般在每年腊月农闲时进行。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