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喜庆、温暖的节日氛围,我市广泛开展了以赣南客家民俗、年俗为主题的“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家乡”春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开展530场富有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参与活动的群众达200多万人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5年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市委宣传部专门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元旦、春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的通知》,并召集公安、城管、交警等相关部门进行调度。市文广局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 “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家乡”为主题的2015年春节文化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市、县两级文化主管部门及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各级公益文化单位,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组织开展活动、举办艺术展览、推出文化专题、举办知识讲座,提供网上阅读、技能培训等,做好春节期间的免费开放工作,组织好面向基层群众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更广泛、更直接、更便捷地开展文化为民服务,让广大城乡群众真正感受和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带来的好处。
在组织开展春节文化活动时,注重深入挖掘赣南客家民俗、年俗的文化内涵,创新形式和载体,广泛开展节日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利用广场、公园、舞台等场所,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等,组织灯会、歌会、采茶舞比赛、舞龙舞狮等富有民俗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和群众自娱自乐的节日活动。同时,市县两级组织本地本部门的文艺工作者、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文艺院团送戏下乡,精心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优秀文艺节目和文化产品。截至3月1日,全市共送戏下乡566场,送电影6900场,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30场。其中在赣州市中心城区开展的赣州市“非遗”精品展览、展演,赣南采茶“歌舞戏”精品展演,长征组歌专场演唱会,赣州市书法家为市民题写客家匾额、书写春联活动等4项大型活动,为广大市民所喜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文英、市政府副市长胡聚文观看了在赣州市中心城区的展演活动。
2月11日,赣州市百名书画家为市民题写匾额、书写春联活动在赣州市中心城区黄金广场拉开了帷幕,百名
书画家在现场为市民题写匾额1000多幅,书写春联10000多对,为群众送上新年的祝福。活动现场有500多名文化志愿者参与了本次活动,其中有30余位来自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赞比亚等国家来华留学生。2月13日晚,赣南采茶“歌舞戏”精品展演在歌舞《赣南采茶誉中华》中拉开序幕,演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演出当晚,虽然天气寒冷, 但丝毫没有影响众多市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场内座无虚席。2月14日,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于都县长征源合唱团的团员们以合唱、重唱、朗诵等形式,再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光辉历史。演出现场,一首首发自肺腑的歌曲,饱含着红军后代的深情,演绎了万里长征中的一个个生动故事,展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苦,再现了音乐经典《长征组歌》的魅力。2月15日,伴随着《春节序曲》欢快的乐曲声,从全市18个县、市(区)甄选出的质量高、观赏性强的“非遗”精品:定南瑞狮,于都客家古文,石城灯会,兴国山歌等节目闪亮登场,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和民俗风情,充分展现了“非遗”的精髓。2月19日,正月初一,赣州市中心城区南门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章贡区部分社区、乡镇民俗表演队伍举行的 “民俗大联欢”活动,让众多市民在热烈喜庆的氛围中欢度新春佳节。民间高跷、旱船蚌舞、鲤鱼灯、彩扇队……独具特色的民俗展演让现场群众啧啧称赞。春节期间,在赣州市图书馆展出的春节民俗图片展共展出50块春节文化主题展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春节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内容涵盖春节习俗、春节饮食文化、元宵活动等多个方面,受到众多市民喜爱。安远县精心编排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采茶戏音乐、舞蹈、小戏和小品等采茶戏节目,并从中认真筛选了62个优秀节目,春节前后在全县各乡镇进行巡回展演,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精彩的“采茶盛宴”。南康区民间春晚、安远县香火龙“闹元宵”、崇义县春节民俗表演、大余县送戏下乡、龙南县高跷灯彩踩街、宁都县桥梆灯、上犹县九狮拜象等精彩文化活动将贯穿整个春节假期,展示赣南丰厚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城乡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新春佳节,无论身在赣州的哪个地方,都能看见独具赣南民间艺术特色的文化活动,群众们尽情地唱、跳,唱出了生活的美好和心中的梦想,跳出了节日的动感和新春的欢乐!
通过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和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成果,增强全民参与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和赣南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一次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