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赖征帆 | 一位摄影家半个世纪的坚守,只为拍摄 “赣南客家人”

赖征帆 | 一位摄影家半个世纪的坚守,只为拍摄 “赣南客家人”

时间:2024-06-14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支民系,是中原汉人南迁过程中,与当地族群、文化不断融合发展的产物。赣南是历史上客家人的重要集散地,也是当今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

世代客家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客家古村、宗祠群等人文古迹和独具风韵的客家民俗留传至今。客家作为一个民系形成于宋代,而赣南则是孕育这个民系的摇篮地。

村里族人有什么大事,都会在宗祠商量 (2019)


哲思与诗意是客家栖居的根。客家祖先认为:浩瀚无涯的宇宙是有序的。这个“序”就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客家族群的尺规是“诗意”,也就是愉悦人类心灵的境界,是道法自然的一种意境。

赣南客家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厚而为世人所瞩目。包括历史文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和民间文艺等。

赣南客家人的乡土意识、淳朴务实和进取精神,素来为世人所称道。

赣南客家文化孕育了不少英才,如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盛唐诗人綦毋潜、北宋名相陈恕、宋代诗人曾几、清初散文家魏禧、书画家罗牧等。


客家人带着出生不久的小孩,去宗族祠堂祭祀求福平安  (2018) 


赣南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赣南是赣方言和客方言的交汇点,客家方言既古敦,又呈统一的多样性。

赣南客家民俗古朴,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如春节期间龙灯、蛇灯、鲤鱼灯、马灯、狮灯;端午节有龙舟竞赛;中秋节的 “放孔明灯”“请月光姑姐”、上犹“九狮拜象”、宁都竹篙火龙节、于都唢呐等。民间文艺也很丰富,如客家山歌,赣南采茶戏、歌谣等流芳古今。

赣南依山傍水,风水祖师杨救贫在这里隐居,这里是一个得天地之灵气的风水宝地。作为摄影师,我有责任去留住赣南的文化与印记。


庙堂公祭大事,各方族姓都会抬着自己信仰的神参加  (2023) 

祭祀活动,客家人拿着土炮在大山中呜响,气势非凡  (2023) 

流传至今的传统手工榨油作坊  (2014) 

丰收之后,族人围在一起,在石臼里碾打黄元米粿  (2014) 

在大山里用毛竹造土纸的手工作坊 (2005) 

江南贡品——阳埠腐竹之乡,传统的腐竹手工作坊 (2019) 

淳朴的客家老俵,在生产休息间隙手持竹竿烟袋抽烟 (2008) 

典型的赣南包裹头饰的客家妇女 (2013) 

赣南采茶戏,东河戏演员在古老的七里戏台参加演出  (2009) 

在古戏台前看戏的老俵老俵嫂,是那么地传神入戏  (2013)

客家女婚嫁都会按照传统,在老人的引导下到宗族老祠堂去祭拜  (2000)

客家人祭奠先人去世非常隆重,出殡队伍浩浩荡荡  (2022) 

客家男人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主要劳力,历经风霜、淳朴厚道  (2013)

龙的祭祀,在客家人心中是个永恒的主题,龙年老历十五游龙  灯(2024) 

客家人不忘传统,新的一代又茁壮成长,是客家人新的希望  (2017) 



赖征帆作品


赖征帆,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摄影专业,70年代开始摄影创作。以其优秀的作品,成为中摄协会员,打破了赣南70年代以来三十多年零会员的记录。出版画册《客家围屋》等,纪念邮册《赣南文化人》等。目前,拍摄完成中国传统文化古村“赣南百村”系列,即将推出50多米长的纪实摄影长卷、“赣州清明上河图”——《江南宋城商居图》。



客家围屋 · 精品画册


客家围屋(平装)

摄影:赖征帆

出版:中国摄影出版社

装帧:平装  铜版纸

页数:86页

出版时间:2009年10月

客家围屋(精装)

摄影:赖征帆

出版:中国摄影出版社

装帧:精装  铜版纸

页数:60页

出版时间:2006年10月

来源:映像志

编辑:施笑云

初审:谭云丽

复审:李   欣  

终审:何志清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