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的文化天使
——记赣州市群众艺术馆书记、馆长李媛媛
李媛媛,瑶族,青岛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第九次文代会代表,赣州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赣州市群众艺术馆书记、馆长。自任群艺馆领导以来,遵循党的教导,践行科学发展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群艺馆赢得了许多荣誉称号。200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该馆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先进集体”的殊荣。2006年,李媛媛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社区文化优秀辅导员;2009年,被评为首届十大优秀机关党员;被2010年评为第二届“享受赣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如果走进赣州市群众艺术馆,浓郁的文化氛围定会使你的眼睛一亮:群艺馆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计划,目标要求,条理清晰地张贴出来,政务公开,一目了然。培育青少年文艺骨干的成果,社区活动演出的节目,幅幅彩照,美不胜收;登上四楼,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立在面前,赣州各县乡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客家文化的内容应有尽有。如果徜徉其间定然乐而忘归,受益非凡;再走进会议室,各种各样的奖状奖牌,熠熠闪光,这是群艺馆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滴在闪光,是群艺馆党支部书记、馆长李媛媛的青春和智慧在闪光,更是全国一级群众艺术馆的品牌在闪光……
考进歌舞团 蓓蕾初绽放
李媛媛1986年考进赣南歌舞团之后,积极上进,勤奋好学。因为得天独厚的标准普通话和清亮略带厚重的嗓音,她很快成了专职主持。主持人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和对节目的把握表达,对整台晚会的成败至关重要。李媛媛学的是语言专业,她清新端庄的气质,亲和平实的表演,鲜活如诗的语言表达,使现场气氛活跃,情绪高昂。她先后主持了30多台政治性接待演出,接待了李鹏、邹家华、姜春云、孟建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她还担任过十几场全市性的大型文艺活动的总导演。构思新颖,指导耐心,荣获赣州市政府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相声揭示某种虚伪或欠缺的本质,把丑力炫为美,以学说逗唱的形式表演,引起观众对人对事的认知和评价。通过对照,形成警示,促进人格完善。因其特殊的表现形式,都由男性表演,如加入女演员,表演时则有不便或不雅。李媛媛是个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人,世间万物都阴阳相辅,各种艺术都男女同台,为何相声舞台就由“老爷们”独占?她决心创作男女合演相声,打破旧格局,推出新作品。于是,经过酝酿,精心排练,她和本团老演员余国荣联袂演出了男女相声《发财有水》、《迷信骗子》、《十分美好》、《说好不说“好”》、《谈规律》等新相声。这是大胆的创新,大胆的改革。因为1989年时,在赣南在江西乃至全国舞台上男女相声极属罕见。新颖的表演,巧妙的“包袱”,讽刺幽默的风格,字正腔圆的学说逗唱,观众交口称赞,啧啧称奇。李媛媛声名大振。老天不负有心人,2004年《不得不说好》获《江西曲艺玫瑰奖》表演和文学类一等奖。2005年全国首届企业相声、小品大赛时,男女对口相声《不得不说好》代表江西省参赛,荣获国家级创作金奖,表演金奖。这个新相声,多次获奖。硕果累累。
相声和小品的特点都是寓教于乐,是让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真善美的思想陶冶。李媛媛说相声中大奖,演小品也是拿手戏。她表演的小品《送礼》荣获“99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奖”专业组三等奖,江西省小品、小戏调演二等奖。她表演的小品《一盆腊梅》荣获江西省“三个一”文艺创作演出工程小品类演出二等奖。
在文艺舞台,李媛媛的艺术之花如蓓蕾刚刚绽放,但她并不满足,她还要更上一层楼。
闯进影视圈 塑造新形象
艺术无止境,追求不停歇。李媛媛在舞台上尽展主持、表演才华之后,又勇敢向影视圈进军,成为赣南文艺界拍摄影视剧最多的演员之一。她先后在八一电影制厂摄制的电视连续剧《彭德怀铁血湘赣鄂》中扮演女主角胡筠,在江西电影制片厂和赣州影视制作中心拍摄的电视剧《铁面县长》中扮演反面女主角崔桂英,在浙江电视台摄制的电视连续剧《危情实录》中扮演女主角李玉梅,在中央电视台和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井冈山》中扮演反面女主角“四姨太”,在广东和赣州电视台合拍的《情缘密码》中扮演韩嫂,她还在乡土影视6集连续剧《静静的鸡笼山》中扮演主角,扮演表演难度较大的陈玲,该剧在中央一台和中央电视剧频道先后映播,又在江西电视台重播,赣州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了专题讨论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参演的影视作品,都能在中央一套、八套或者地方台映播,《铁面县长》还获得江西优秀剧奖。
在拍摄电视剧的过程中,李媛媛酸甜苦辣,艰苦备尝。拍摄战争场面时,炸点一响,硝烟弥漫炮声隆隆,从未经历过战争的李媛媛竟吓懵了,在炮火硝烟中失语失态,当她镇定之后,坚持不用替身,立即投入连拍。有一次拍戏时,有一座颤悠悠的木桥,刚才还人来人往,安然无事。可开拍时,李媛媛冲过木桥,桥却突然断裂,她掉进了桥下的污水沟。污水淤泥溅了她全身、连嘴里也有了污水。虽然狼狈不堪,但她仍然坚持。影视剧的表演力求自然生活化,避免戏剧程式化,这对习惯舞台艺术的李媛媛是个挑战,但困难吓不倒她。在拍摄反映赣南金融系统改革的六集电视剧《静静的鸡笼山》时,她扮演心理变化较为复杂的主角陈玲。她把一个不满现状勇于开拓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演绎得鲜活可信,把她那种欲爱不能,欲离不舍的矛盾心情和情感纠葛表演得丝丝入扣。她还挑战自我,在剧中扮演反派人物。含春楼的老板“崔桂花”,国民党军官的小妾“四姨太”。戏份虽不多,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和自己活泼清纯的性格反差极大。但李媛媛通过对人物的理解揣摩,终于把这两个人物的妖艳风骚、阴险毒辣的特点演绎得惟妙惟肖。
李媛媛以执着的理想追求,精湛的表演艺术,在屏幕上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
春雨着意飘洒 繁荣红土文化
发展社区艺术,谱写和谐新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面对当前形势,李媛媛清醒的认识到,经济大发展,生活大提高,必然带来文化大繁荣。群众艺术馆理应站在这时代的前列。为此,李媛媛深入基层,发动组织,精心辅导,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她白手起家,克服了资金设备缺乏,人员流动分散,德艺水平不一的困难。创办了赣州市青年艺术团,赣州市客家合唱团,赣州市夕阳红腰鼓队,赣州市群星民乐队。她千方百计调动八方支援,苦口婆心做好思想工作,没日没夜精心辅导,红红火火开展活动,使这些非正规的艺术团体开始正规排练,进行正规演出。赣州市青年艺术团风华正茂,德艺双馨。他们深入赣州人民武装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慰问演出,谱写了拥军爱民的曲曲颂歌;他们还经常深入农村、学校、社区演出,建设和谐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李媛媛还亲自率团赴江西省第二监狱进行帮教演出。演出的法治节目,让人感动,使人觉醒。每次演出,总有一些媒体慕名跟踪报道。
承办故事大赛,少年尽展风采。讲故事、听故事,在我国流传已久。早在唐、宋、明、清时就有说书人在茶楼酒肆搭台开讲。好的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紧张,语言生动传神,百姓非常爱听。为贯彻中共中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活动,赣州市群艺馆承办了七届赣州市故事艺术大赛。大赛按照“有特色、高水平”的要求,周密布置,精心策划,把故事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使每场大赛风气正,气氛浓,影响大。参赛作品格调高雅,故事性强,生活气息浓,有力展示了少年儿童朝气蓬勃、活泼可爱的精神风貌,达到了小故事,大舞台,小故事,大教育的预期效果。
自2002年以来,赣州市成功举办了七届故事艺术大赛,4000多名选手参赛,推出新人近2000人。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特别是2005年我市承办了第四届江西省故事大赛,因参赛人数多,比赛规模大,活动效果好,得到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好评。李媛媛在历届青少年故事艺术大赛中组织策划耐心辅导培育新人,被评为江西省三、四、五、六届故事大赛的优秀组织奖,艺术辅导奖,特殊贡献奖等奖项。
故事大赛丰富了校园生活,弘扬了中华文化,培育了艺术新苗。“故事”加“艺术”的创新,使故事更加吸引人群。同时,也是文化走向市场与产业结合,依靠社会办公益活动的有益尝试。
开展广场文化,营造欢乐赣州。“欢乐赣州”以“欢乐”为主旨,把我国优秀的传统及当代艺术融入广场文化,让市民在活动中体味文化,在欢乐中感受文化。对于发展赣州的先进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广场文化演出的节目,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要求每个节目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反映赣州的现实生活和时代气息。每场演出,极富赣南特色的采茶小戏、民间歌舞、民俗风情,原生态演唱,相声小品纷纷登台各展风姿。一些引领时尚的情景音乐剧,现代歌舞,时装表演也炫丽亮相轰动全场。“欢乐赣州”因其主题的鲜明,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节目的精彩,歌颂了党和祖国,赞扬了我市各条战线上的丰硕成果,弘扬了赣州人高尚的精神风貌,确保了广场文化的品牌地位。自2007年8月25日“欢乐赣州”活动启动以来,共演出159场,每场演出场面宏大,气氛热烈,红旗招展、掌声雷动。
“欢乐赣州”广场文化,党政军民同喜同乐,媒体多有报道。而每场演出的成功显示了李媛媛的领导能力和艺术才华。
领导专家庆新春,春联书画表寸心。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赣州春节气氛,赣州市群艺馆承办了“迎新春”市领导干部、书画家为市民写春联送书画活动。在每年春节降临之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赣州军分区的部分领导和部分书画家,摆开长桌,现场挥毫,写喜庆春联,绘吉祥画卷送给市民,送去了党和政府的美好祝福。市民手捧书画,喜气洋洋,奔走相告。
自2001年开展这一活动以来,各级领导干部和书画家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市领导有200多人,书画家达400多人,送春联万余幅,赠书画千余幅。2006年的活动盛况,当年除夕之夜在央视一套新闻联播进行了报道。目前,这活动已纳入市委市政府迎新春系列活动。为此,李媛媛请示领导,聘请专家,现场组织,任劳任怨……
文化送下乡,服务新农村。李媛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服务新农村,向农村提供公益文化辅导,引导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实现自我服务。她每年都组织专业文艺工作者送戏下乡,开展“文化辅导直通车”服务,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辅导的“美餐”。群艺馆和湖边中心小学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派出舞蹈,音乐,书法,美术等老师进行辅导,获得很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自身的创作也硕果累累,李媛媛的两篇论文获得省级奖励。
“申遗”工作创品牌,“非遗”展馆现新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普查、保护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细致的工作,她关系到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李媛媛深知责任的重大,她首先争取到市财政支持,组织了赣州市群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他们召开普查座谈会716次,走访传承人近两千人,普查项目17类2207个。他们出色的工作,赢得了国家文化部授予的先进集体称号。他们健全组织,培训骨干,发动群众,举办了兴国山歌、赣南采茶戏等理论研讨会,宣读了200余篇论文。专业人员深入基层,挖掘资源,整理出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赣南客家民俗,宁都中村傩戏,上犹客家门匾,赣县东河戏,会昌酱干,信丰锣鼓说唱等8个项目,入编由文化部中国文化报编辑出版的大型文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一书上。李媛媛还倡导了“赣南采茶戏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让这极具地域特色的艺术奇葩香遍校园,开展活动的经验在《中国文化报》作专题报道。还制定了7首MD和6张DVD光盘,整理出版了6本专著。李媛媛领导下的“申遗”工作得到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为保护宣传我市民间文化遗产,李媛媛白手起家创办了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厅,图文并茂条理清晰地展现了我市各民族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展厅里,民间的文化遗产,客家的民风民俗,苏区时期的文学艺术,特别珍贵的是还有即将失传的灯彩,刺绣服饰等几百件实物,都是他们爬山涉水费尽周折才搞到的。李媛媛对这展厅情有独钟,她说,这些都是我们自行设计,自行收集,整理布置的,目前虽然小点,也不完善,但今后会有更大,更完善的。
赣州市群众艺术馆在李媛媛的领导下,在指导社区群众文化建设,承办大型文艺活动,培养优秀人才,组织“申遗”工作,推出精品创作等方面发挥了领军主力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群艺馆共获国家奖项300多个,省级奖项1000多个,市级奖项3000多个。李媛媛为红土地文化的发展繁荣奉献了她的青春年华,同时也完成了自身德艺双馨的完美飞跃。愿这位红土地上的文化天使,青春更加绚丽,艺术更加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