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城开台吹打(曲艺)。《石城开台吹打》是石城客家传统音乐之一,它以唢呐(锣鼓)为主要吹奏器乐,以唢呐吹奏为主,配以强烈的锣鼓打击乐,主要用于民间婚嫁寿庆、红白喜事等的开台,使其呈现出热烈的氛围。
二、过漾(民间信仰)。石城庙会,又叫案期日、菩萨出神、过漾节,是石城民间的一种祈祷信仰习俗,它以求福求丁求平安为宗旨。在全县各地的村坊庙宇均有庙会活动,但举行庙会的时间不一,有的在正月上中旬,有的在五月,也有的在八九月之间,庙会会期亦各有所定,有一、二天的,也有七天半月甚至数月之久的。各地出神之日,铁铳震天、喜爆连连、锣鼓阵阵、供品绕香、庙戏连台、信士盈祠、亲友云集,热闹欢腾,具有浓厚的石城客家传统风俗特色。
三、石城手工米粉(手工技艺)。石城客家手工米粉质软,丝细,口感韧滑,可采取炒、煮、炸、拌等烹饪方法,味道香甜软爽,是招待来客的上佳副食品。
石城手工米粉以粳米为主要原料,采取“浸、磨、搓、煮、打、榨、捞、晒”等工序,全部以手工操作,其劳动强度大,工序流程繁杂,现已由机制米粉替代了手工米粉。但传统手工米粉的口感绝佳于机制米粉。
四、石城木屋建筑(民间手工技艺)。石城木屋建筑是石城小姑及岩岭两地的江南特色建筑物。它以木料为柱、梁、墙、顶,工匠们采取高超技艺,制作出各式飞檐斗拱及飞禽走兽,建造成富丽堂皇的江南园林式木屋。其程序有起万年石脚、起柱、串枋、串墙、斗拱、上梁、出水等,是石城典型的传统工匠技艺之一。
五、屏山功夫(民间竞技)。屏山功夫历史悠久,武林高手众多,自古以来,屏山人习武成风,其功夫主要以拳术及大刀、钩镰、棍等兵器为表现手法,形成独特的功夫流派——屏山功夫。
六、秋溪夜市(生产商贸习俗)。秋溪夜市自清中叶始,流传至今,赶夜市时间为五月初四、八月十四、九月初八三个节前日晚上。是夜,集市兴隆,百货俱全,人来人往,商贾云集。人们到市上买节货,观庙戏,打牌九,玩花会,饮酒作乐,通宵达旦。
七、通天寨的传说故事(民间文学)。石城通天寨,以山奇、石怪、洞幽、仙灵、茶香、竹翠而闻名,主要传说有“仙人犁田”、“油米洞”、“大地之阳”、“大地之阴”、“试剑石”、“鲤鱼石”、“五仙岩”、“长庚门”、“童子拜观音”、“五百罗汉”、“万人坑”、“绣球山”、“钟鼓石”、“玉盂寺”、“鸳鸯蚌”、“马栏里”等,是省内外宾客休闲、旅游、观光的秀丽胜地。其传说传颂已久,极富魅力。
八、石城灯彩灯具制作技艺(手工技艺)。石城灯彩,历史悠久,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制作精巧,技艺精湛。其灯具以竹篾为躯体,采用扎、烤、剪、粘的制作手法,达到扎物似物、栩栩如生的动感效果,使之在灯彩舞蹈演出中,具有灯、光、彩、形的欣赏魅力。
九、倒彩茶(民间舞蹈)。《倒采茶》是石城民间独有的民间舞蹈,它运用灯彩形式,边舞边唱,且以锣鼓、唢呐、二胡等民间器乐,使舞蹈场面达到喜庆、欢快、热烈的效果。它的舞蹈主要含扭、转、踏、摆、蹲、跳、卧等特色手法;道具有彩扇、红绸手帕、茶蓝灯、宝伞灯、蒲扇等;服饰有女旦采茶服、半截围裙、丑旦茶童服、布鞋等;曲牌多以《倒采茶》、《瓜子仁》、《闹洞房》、《扇子歌》等。
十、石城手工造纸。土纸生产原料为嫩竹,其料分熟料、生料两种,熟料生产烧纸及包装纸,原料为在湖塘内以石灰腌好竹麻剥下之皮。其制法:将剥下的竹肉,用碱水(浓度约5%)置木甑内蒸煮约一日二夜后,即移至塘内漂洗干净,然后置水碓内舂烂(过去是工人用赤脚踏烂,现在为机器打烂),打烂后便放入纸槽,师傅用竹粽筛在槽中一次次捞起,放在一堆,然后经过榨干水,干后再在一个角上分开纸张,便把一张张纸刷在焙炉壁上焙干,干后便是成品纸。至于生料,即用做各种书写纸,如官堆、毛边等重纸。
十一、石城灯歌。石城是客家民系的摇篮。自西晋“永嘉之乱”后,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五次大规模中原汉人南迁的壮举。他们与南方土著人共同孕育成中国乃至世界优秀的客家民系,石城远自秦汉就有少量的中原汉人迁入,唐宋时期,南迁的中原汉人大量徙居石城,与当地土著人一道共同开发了闭塞而荒漠的石城,创造了极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与风俗民情。“石城灯歌”便是其中之一
十二、石城客家礼俗。客家人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客家传统礼俗,自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带来的。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十三、木兰板桥灯(民俗)。在木兰乡木兰村、小琴村、田江村、杨坊村、新河村等地,流传着舞板桥灯的习俗。在逢闰年月的年份,于农历正月十三至元宵三天晚上舞板桥灯,从真君庙开始出行,巡游田地山谷、屋场,并在元宵节晚上在广阔的游坪上举行仪式结束。这一习俗已经成为当地盛大的民俗活动,家家户户均会参与,意在祛灾纳福、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板桥灯是龙灯的一种。一节板桥灯是用一木板做成,长六尺,宽五寸,厚一寸,两端打一寸圆孔,安插一条梢木棍,方便手提,上摆三盏灯,为箕笼灯、八角灯、冬瓜灯等。当地的每家每户都要参与,每家出灯一板,如上一年有新增男丁者加出一板灯。巡游时,龙头为高大雄鸡头,龙身为板板相扣的板桥灯,多达一二百节,龙尾为鸡尾灯。第一天游田,第二天游山垅,第三天游屋场并举行盘桥、放焰火等结束仪式。巡游时,锣鼓吹打,爆竹震天,沿途观众如潮,喜庆热闹,场面十分壮观。
十四、大由蛇灯(民俗)。在大由乡濯龙村,流传着舞蛇灯的习俗。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晚上,从江东庙集队出行,巡游田地河畔、屋场,最后在广阔的游坪上举行仪式结束。这一习俗已经成为当地盛大的民俗活动,家家户户均会参与,意在消除灾祸、祈福纳祥、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蛇灯是龙灯的一种。一节蛇灯是用一木板,长五尺,宽五寸,厚一寸,两端打一寸圆孔,安插一条梢木棍,方便手举,上摆三盏灯,为箕笼灯、八角灯、冬瓜灯等。当地的每家每户都要参与,每家出灯一板,如上一年有新增男丁者加出一板灯。巡游时,从江东庙抬出庙中菩萨先行开路,接上锣鼓吹打,然后是两盏丰灯,再蛇灯跟上,灯头为一蛇头,灯身为板板相扣的蛇灯,灯尾为蛇尾,多达一二百节,按照田地河畔、屋场等既定路线巡游,最后在广阔的游坪上举行盘蛇、放焰火仪式后,散灯结束。巡游时,锣鼓吹打,爆竹震天,沿途观众如潮,喜庆热闹,场面十分壮观。
十五、石城喝彩礼俗(民俗)。石城喝彩礼俗起源于宋代,是在主人家举办红白喜事时所举行的一系列礼仪程序,用来对主人家进行祝贺赞颂,以及营造喜庆热闹气氛,为民众所喜爱。
石城喝彩,多以司仪、木匠、泥匠、地理、铁匠、厨师等人,在做某一喜庆事宜的开始阶段,以喝彩形式来祝福主人的福、寿、丁、财、喜、禄、祥等。
石城喝彩的程序:(1)喝彩人站立于庆典场地中央,身子稍侧,不可正对神位、厅门、花轿等;(2)主人提来雄鸡(花米盘)后,唱彩人双手接之,并双手捧鸡先向神位行三鞠躬,再向前、左、右行三揖礼,表示祀拜天地神灵,应彩词赞语灵验。之后,再接唱彩语。(3)唱彩人左手高举雄鸡,边移动双脚边喝彩。唱彩人每唱一句彩词,在场人均高声应“有”。(4)唱彩礼成,司仪人再双手捧雄鸡向神祖行三揖礼,以谢神佑。礼毕,鸣炮。主人赐红包礼,唱彩人道金言祝福,主人应“有”,承谢金言。
十六、石城唱曲(民间音乐)。石城唱曲是一种民间曲艺演唱形式,起源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代及民国时期,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逐渐走向低谷。解放时期,石城有梅福村温氏唱曲鼓乐队、小姑朱氏唱曲鼓乐队,非常有名,他们唱遍了石城以及闽西各县。
石城唱曲,主要应用于红喜事,如出嫁、完婚、寿诞等,由主人家请来,在举宴时演唱,让宾客边用餐边观赏,以增添喜庆氛围。
十七、石城客家酒娘传统酿造技艺(传统技艺)。石城客家酒娘,是石城客家人逢年过节、待亲接友的必备物,石城有句古语叫“亲朋好友来捱家,闲时日子酒当茶”。
石城客家酒娘色黄、味甜、质醇、气香,饮用时可根据口感加水稀释,具有提神解乏,解渴消暑,舒筋活血,除湿去寒,益寿延年等功效,更是联络情感,加深友情的重要食品,它是中国酒类食品中的一重要品种。
石城客家酒娘用料有:糯米、酒粬(酒饼)。
石城客家酒娘制作,主要有四道程序:蒸糯饭、拌酒饼、入缸、封存。
十八、石城薯粉水饺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石城薯粉水饺,是石城传统加工食品,它外形美观,形如半月,香甜酥松可口,是客家人过年过节,喜庆事宜,招待贵客,打牙祭等的特色菜肴。
石城薯粉水饺用料有:薯粉、芋子、猪肉、韭菜、竹笋、萝卜等。调料有酱油、熟茶油、姜末等。
石城薯粉水饺制作,主要有四道程序:焖芋子拌薯粉制作饺子皮、切猪肉韭菜等制作饺子馅料、包饺子、煮饺子。
十九、石城手工腐竹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石城手工腐竹,肉质厚嫩,色乳白,皮酥脆,质感软,口感滑,味道香,营养丰富,是招待贵宾和日常食用的佳品,也是石城客家人逢年过节、酒宴必不可少的佳肴。
石城手工腐竹的用料有:大豆(黄豆)。
石城手工腐竹制作,主要有四道程序:磨豆浆、熬豆浆、扯豆腐皮、凉干豆腐皮。
二十、石城霉豆腐制作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石城霉豆腐,色红、质软,味香而辣,是客家人所喜爱的食品。每年立冬后,每家必做。古话说:“桌上一碗霉豆腐,净饭也会撑饱肚”。
石城霉豆腐的用料有:大豆(黄豆)、辣椒、盐、茶油等。
石城霉豆腐制作,主要有三道程序:做豆腐、切豆腐块放置于有稻草打底的凉篮中进行霉制、将霉好的豆腐块沾辣椒末与盐等入罂并加入生茶油封存。
二十一、石城积药(民间医药)
石城积药,是一种民间祖传的特效药,用于治疗小孩疳积。当小孩生患疳积时,症状多为面黄肌瘦,厌饭食,喜香甜零食,精神萎靡不振。这时,服用石城积药,可药到积除,效果十分显著。
石城积药的主要成份有山楂、茯灵、鸡内金等。
石城积药制作,工序复杂,要经过研制、炒制、泡制、凉晒、配制等程序。
如今制作积药的人越来越少,加以传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二、石城民间传说(民间文学)
石城是中华客家文化发祥地之一,客家民系的最大中转站,素有“客家摇篮”、“闽粤通衢”美称。石城,有丰富的民间传说,主要包括人文传说如《罗源秀才的传说》等八十多个,风景名胜传说如《通天寨传说》六十多个 ,《赣江源传说》三十多个,乡土风情传说如《蛇灯的传说》等四十多个,民间神话传说二十多个,怡情趣事传说六十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