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动态 > 宋韵迹忆 | 梁铁民 : 王阳明书法《与曰仁诸弟书》赏析

宋韵迹忆 | 梁铁民 : 王阳明书法《与曰仁诸弟书》赏析

时间:2022-12-20点击量:来源:赣州市文化馆

99.jpg

image.png

1.jpg

王阳明是一位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圣人”,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其长卷《龙江留别诗》被收入三希堂法帖。笔者有幸,曾近距离端详阳明先生书法真迹,如对至尊。

阳明先生《与曰仁诸弟书》手卷,全卷上千字,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此卷,从开头到结尾一气呵成,孙过庭《书谱》有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阳明先生能把气息从头贯到最后,实属不易。从开头第一笔、第一字开始,笔笔生发,字字因势生形,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充分反映了阳明先生对整体的把控和高超的驾驭能力。

从笔法整体来看,每一个点画有力量感、有质感、有节奏感,纤细的线条流畅清净而不流滑,粗壮细条凝重峻拔而不呆滞。字与字之间疏朗有致,顾盼生姿,是笔者所见到的传世作品中的上品。

2.jpg

王阳明手札《与曰仁诸弟书》(局部)

纵观阳明先生的一生,写出如此高水平的书法作品,既是必然,也是偶然。

阳明先生基本功扎实,笔法得益于“二王”笔法。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一千多年来,凡学书无不受其影响,阳明先生与王羲之同出自琅琊王氏,学王羲之的笔法就是学王氏祖上的笔法。其次,其父王华是个状元,要成为状元书法自然可称上品,阳明先生的笔法可谓深受王氏一门影响。

阳明先生学养深厚,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阳明先生一生把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作为自己一贯主张并遵循。在文的方面,精通儒释道三家,书法有很浓的书卷气息。阳明先生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死过一回”。当年他仗义谏言,被宦官刘瑾重打40大板下狱,与他同时挨板子的有3人,其中一人当场被打死,一人出狱后三个月便死了。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一路上遭到刘瑾派出的杀手追杀,在龙场瘴疫之地又加重了一身病痛。所以,对于王阳明而言,等于死过一回了。正是龙场这次置之死地而后生,使他智慧之门大开,悟到了“心即理”“知行合一”,在书法造诣上,也是在龙场之后大彻大悟,打碎自己,再造自我。

表面上看,《与曰仁诸弟书》是一封家书,但实际上它的内容重点不在家书。一般来说,家书报喜不报忧,但这封家书中谈路途的遭遇和处理办法,谈带病坚持工作,谈希望有人能帮忙,讲知心话发表感慨:“未知何日得脱网罗,作旧林故园之想”……可以说,这是写给一个挚友的信,曰仁就是徐爱,徐爱是他的妹夫,是挚友,是阳明先生的第一个徒弟,《传习录》收录了他们俩几十次的心学交流心得,徐爱还为《传习录》作序。徐爱是兵部员外郎,懂得兵家之事,所以阳明先生写这封信是内心郁积着郁勃之气,也是在一种非常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的。这种状态符合孙过庭《书谱》中的五乖五合状态,五合齐全。特别是感惠询知,偶然欲书,有一种一吐为快之感。这种偶然欲出,一吐为快的情感正是成就一件书法精品的条件,正所谓无意于佳乃佳。

3.jpg

王阳明手札《与曰仁诸弟书》

细细品读这件《与曰仁诸弟书》的书法作品,王阳明的书法有思想的高度,有传统文化根本精神的厚度,有人生感悟的深度,还有以心入书心灵的温度。与一般人不同的是,王阳明的思想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创立了他的心学体系,并用心力入学,提出对待书法要用一个“敬”字,难能可贵,对后世学习书法的人是一个新的法门。

《与曰仁诸弟书》这封家书,是阳明先生在赣州所写,写的是赣州的事情,这幅作品几经辗转又回到赣州,冥冥之中应该是赣南人民对“致良知”的召唤。

3.png

(本文发表于2022年12月16日《赣南日报》文化版)

640.gif

※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仅用于赣州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及群众文化艺术普及,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所转载文章及图片、视频、音频等版权均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公众号联系。

100.jpg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APP安卓版

扫描下载

赣南文化云移动端

扫描关注

赣州市文化馆公众号

版权所有@2020 江西省赣州市文化馆 备案号:赣ICP备20006421号-1 备案查询
技术支持:江西迪创科技 [关于我们]

赣公网安备 36070002000244号

地址:赣州市章贡区油山路9号 邮编:341000 电话:0797-8275911
 总访问量:0(微信: APP: PC: 触摸屏:) 今年访问量:0 今日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