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赞祖国,全面启程新时代。2021年1月底,赣州市文化馆联盟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了一大批美术、书法、摄影、文学类文艺作品。
现从中择优整理编辑,美术、书法作品以“百年辉煌 继往开来”为主,摄影作品侧重于“民俗光影 幸福赣州”方面,文学类作品以“我的春节故事”为重点,通过赣南文化云网站、赣州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进行“云展示”。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观赏这一幅幅、一篇篇、一段段作品时,感悟到人民群众对祖国和家乡振兴发展的赞美之情,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和伟大业绩,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从而勠力同心开启新时代的新征程!
文 学 作 品
春 节
作者:谢建群
(江西省崇义县文英乡人)
春节
在小时候的年代
那是一个漫长的等待
新衣裳、棉花糖
在平常的日子里
都只是梦里遥不可及的遐想
那时候的村庄
简单热情纯朴
半山腰升起的那几缕炊烟
矮屋顶上的那几声鸡鸣
大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孩子们的玩耍和懒觉
那就是一年下来的生活
春节
是一年最最丰盛的时节
摆上了年味实足的腊味
端出了年味甚浓的米酒
敲起了铿锵有力的锣
打起了满堂彩的鼓
舞起了七节草把香火龙
耍起了九狮拜象金龙穿花
欢天喜地迎接新年瑞气
虔诚心愿祈福来年吉祥
春节
是小孩子积攒了一年的劲头
男孩子理短帅气的头发
女孩子扎翘美丽的小辫
换上一身崭新的衣饰从头到脚
脸上是藏不住的喜悦
脚下是闲不住的奔跑
时不时掉落在地的红包
喧嚣着他们童真里最幸福的日子
春节
是个忙碌的日子
走亲戚、逛商场、办年货、
春节
是个美食的日子
打禾炮、做年糕、炸果子
春节
是个热闹的日子
贴春联、迎新岁、燃鞭炮,
春节
是个团聚的日子
团圆饭、满堂乐,合家欢
如今
乡村靓丽
都市繁华
孩子们已经不用等待一年的时间
才能换上新的衣裳
大人们也用不着忙碌一年的光景
才能换来美的佳肴
房子亮了
道路宽了
日子好了
生活富了
日日都是春节
天天都像过年
春节
是一个传统的日子
在记忆里
在希冀中
春节
永远是温馨又喜庆的日子
我 的 春 节
作者:陈远华
(崇义县)
午后
一束暖阳落在书台上
就像一滴锃亮的金墨
不偏不倚地
落在了“福”字的左上角
谁家的小书童
给我递上一对镇尺
摊开一卷红宣
恰巧在收笔的瞬间
传来一首《好日子》
柴火灶碳响如歌
香喷喷的“荷包扎”又要出甑
客家人的年味儿
随着一把柴火
袅袅升腾
父亲刚眯了一口米酒
又拉起了他心爱的二胡
母亲小心翼翼地揭开一箱豆腐
缀上一抹“中国红”
笑容满面
大伯的烟斗藏满了的岁月之歌
每敲一下
都能抖落一地的感叹
感叹生活的祥和
感叹晚年的幸福
二叔拖出长长的水管
把屋门口的水泥板冲洗得一尘不染
用一把刷子
画出了一个停车位
也画出了新年的好兆头
午后
一群青春爆燃的后生
围着石臼打起了黄元米果
齐声吆喝
好运常来
谁家的小书童
捧着一个大大的“福”
一跳一跃地吟唱
长寿,是福!
健康,是福!
……
庭院的仿古墙
高高挂起了红灯笼
门头的客家门匾
流溢传统文化
又彰显时代新风
美丽乡村
无处不显党恩情
万象更新
小康入户春风暖
福字进门日子红
金 龙 闹 元 宵
作者:夏道明
(崇义县文化馆)
长龙沈埠畲族蓝氏,堂名汝南,由福建迁居,距今约500多年。
沈埠畲族蓝氏金龙闹元宵活动是一项集娱乐庆典祈福为一体的传统灯彩,具有与沈埠畲族蓝氏一样悠久的历史。每当新年来临之际,蓝氏家族便由家族长老或头年“添丁”人家牵头,组织家族舞龙队舞龙闹春庆元宵。沈埠畲族蓝氏传统组织七节龙(俗称鹅公龙)两条。龙头以竹篾编制支架彩纸装饰而成,龙身以红绸布相连接,连接处安置有握把供舞龙者把持。
金龙闹春庆元宵流程为接龙、参神开厅、舞龙、腾龙、献龙酒和送龙。
接 龙
初十上午,全家族男女老少,身穿盛装齐聚村口,以爆竹锣鼓,唢呐迎接金龙进村。
参 神 开 厅
傍晚夜幕始临,龙灯队游巡遍姓氏农户挨家挨户进屋参神,主人均以爆竹相迎。上年做了新房的农户,则由金龙上户举行开厅仪式。仪式内容主要为“巡屋”,金龙绕新房巡舞三圈,“授红”:金龙在新屋正门接受房屋主人夫妇“授红”,由主人将折叠好的九尺红布披挂在龙头上,并向舞龙者赠予“红包”,金龙在厅内狂舞三圈为开厅结束。
舞 龙
十一至十四金龙每晚逐户舞遍全村。
腾 龙
十五傍晚龙灯队登上村背最高山烽,在与天最近处焚香燃烛祭天祈福。随金龙登上山峰的族人,在金龙面前各自许愿。祭天后金龙沿两排相隔1 米,对称而立的竹篾火把间舞动,在亮如白昼的山脊,弯延而下,舞进家族祠堂,之后全族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在祠堂内摆开畲家连台宴,庆贺太平盛世富庶年景。
献 龙 酒
十六日上午家族上年喜生男童的族人还要以献龙酒(俗称丁酒)的形式,由男主人携妻儿担米酒一坛、线鸡一只、红布九尺到祠堂焚香祭袓。
送 龙
十六傍晚金龙队逐户舞龙,并由舞龙者从龙头扯下龙须,赐予农户。农户则把龙须贴在门眉和猪舍,护佑家庭平安六畜兴旺。
此后金龙由全体族人的护送到村尾溪旁,然起旺旺的香火,在鼓乐声中卸去龙头装饰,将龙身和龙头装饰物在溪中燃烧谓“送龙”。龙头支架则送回祠堂供来年使用。
小 时 候 的 年
作者:杨清云
(崇义县博物馆)
小时候,到了腊月十几,就要开始赶集了。小时候年前赶大集真是人山人海的,新衣服,灯笼,糖块,鸡鸭鱼肉,春联,鞭炮,挂历……要有尽有、琳琅满目。妈妈会买回家一张大大的挂画,一个小胖姑娘或者小胖小子抱着个大鲤鱼!
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搞大扫除,全家总动员,从楼上扫到楼下,从屋前扫到屋后,天花板、地板弄得一尘不染。妈妈洗床单,爸爸冲柜子,我和妹妹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最难抹的是玻璃了,抹的时候明明看得很干净,可是等水一干,又出现了一道道痕迹。
小年一过就开始做豆腐、做果子,炸果子、炸薯丸子、炸散饭、烫皮……我们兄妹围绕在灶头边看着油锅里面的果子在翻滚,口水早已流到了嘴边。
年前几天,妈妈精心准备圆形果盘,七八个格子,每个格子放上不同的食品,有花生、莲子,糖果、李干……妈妈总是担心我们会偷吃,把果盘放在一个篮子里,挂得高高,我们总是趁着大人们不在家的时候,搬过一张凳子去抓糖果。糖果中,最好吃的是花生糖,香香的、酥酥的。
放鞭炮是过年最快乐的回忆,那时候的鞭炮,拆开来放,年底守着卖鞭炮的小摊儿,摔炮、大地红、串天猴、还有一种叫二踢脚,威力很大。调皮的男孩总是拿鞭炮往别的孩子身上扔,捂着耳朵看着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小时候围着鞭炮欢蹦乱跳的我们,好像就在昨天。
腊月二十九就开始写对联,爸爸的毛笔字写得好,周围的人家都拿着红纸来找他,一大堆人围着爸爸,看着他一笔一顿的样子,时不时来一顿夸。年三十上午,我和爸爸把对联整齐地贴在门框上面,看着特别喜庆。
年三十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那一整天,妈妈都是围着厨房在转,炖肉、炒菜,烧鱼,酱肘子,大锅里煮着整鸡,整个房间都飘着肉味。记得小时候每道菜上来都要闻了又闻,急得团团转,就想吃年夜饭。
过年可以穿盼了好久的新衣服。除了年夜饭、压岁钱之外,穿新衣服是小时候过年最大的盼头了。那时候,一年买不了几件新衣服,全指望过年的时候了。没事就拿出来瞅瞅试试,叠的板板整整的压在枕头下都睡不着觉,想象着明天穿上新衣服的开心,睡梦中都是甜甜的微笑!
拜年串门一定要穿大口袋的衣服。过年嘴一定要甜,因为不仅能得到好吃的,还能得到大金额的压岁钱!那时候的红包只有几块或十几块钱,但对我们来说那也是巨款啊!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偷了。
那时最喜欢正月里的亲戚大聚会。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会来,姑姑姑父,小姨姨父,连续好几天都热热闹闹,平时不常见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都能见,一群孩子跑里跑外,叽叽喳喳别提多快活!去亲戚家拜年的时候,大人们总会抓一大把零食塞进你口袋里,你揣着一大兜好吃的,心里乐开花!
小时候,年是爸爸写的春联,是妈妈给我买的新衣裳,是兜里舍不得花的压岁钱,是那噼里啪啦金花四溅的小鞭炮。小时候,年是期盼,是欢乐。小时候的年,是长大后的回味。
撰稿:陈治慧
编辑:张德斌
校对:李 欣
审核:肖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