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
姓 名 | 蒋洪亮 | 出生年月 | 1975年9月生 | 文化程度 | 民 族 | 汉 | ||
性 别 | 男 | 工作单位 | 个体 | 职 业 | ||||
技艺特点 | 全套撑握了肖像画的流程工艺: 一、白胎瓷器,画肖像用的瓷板,其制作过程,至今仍全为手工操作。首先是配好瓷土,拌匀泥浆,制成坯胎,充分阴干之后,每二块用瓷条架到一起,放入匣体中,再进窑烧成。 二、瓷用颜料,绘瓷所用的颜料亦称瓷彩。一般由金属氧化物特制而成,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二大类。 三、调合剂和稀释剂,即以200毫升石腊油加半汤匙薰衣草油,再加上一汤匙丁香油混合摇匀。 | |||||||
主要特征: |
一、具有较高的工艺美术性质。客家瓷像是工艺与艺术的结合,因此其工艺美术的属性就十分突出。瓷板是不具工艺美术属性的载体,它就如中国画中的纸,只是一种媒材。在白胎瓷(如瓷板,瓷盘)将人物肖像移画白胎瓷上,然后进行高温烧制,可以已原照逼真栩栩如生,永不褪色。运用新彩料中的艳黑、光明红等彩绘图案,客家瓷像表现了出色彩单纯雅致、清秀细腻、明快而整体感强的艺术效果。利用新彩中的艳黑和光明红,以单一颜色彩绘出有深浅变化的花卉、人物图案等;或以两种颜色并用,并调配出中间色、暗赤色等,深入细微地彩绘出各种人物、花鸟等装饰。 二、科学的绘制工艺流程,应用传统的九宫格放大或缩小勾轮廓,采用西画素描的排线法将人物表情,肌肉结构画出来,再应用客家瓷像特有的工具采笔(自制的.市场没买)把肌肉结构,脸部表情用采笔彩出来。这样画出来的瓷像作品笔调细腻,形象准确,光影层次丰富,人物表情生动。,完成后整体效最后用肉纹点加强修饰表情关系果好,立体感强, 三、具有强烈崇先报本的民俗意识。客家人有着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祠堂及族谱很能反映其宗教文化。瓷像在赣州客家人一直以纪念先辈,孝敬父母的习俗传承延续,给长辈做寿也常会请画师绘制一张瓷像以此纪念(传说此做法还可以增加瓷画像本人的寿龄)是我们赣南纪念长辈尽孝不可缺少习俗。 |
重要价值: |
一、特有的美学价值。瓷像作为一种绘画艺术,是在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和西方摄影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绘画艺术和烧瓷工艺巧妙结合的产物,是赣文化及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瓷像画采用特殊瓷用颜料,以乳香油和樟脑油调色,经高温烘烧后,画面永不褪色,光洁明亮。绘制的人物肖像形容逼真。瓷像柔中寓刚,静中有动,虚中藏实,状物传神,力透板背,色调对比强烈,笔触十分细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二、独有的工艺价值。瓷像制作十分严格,首先须在白瓷坯上用画笔勾勒出画像的轮廓,然后精绘细修,再在板面上施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定型。这样做出的瓷像。形成了一层保护釉,具有耐潮湿,耐日晒,久不褪色等特点。 三、较强的民俗文化价值。客家瓷像历史悠久,而赣州的瓷像从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她传承客家文明和进步是不可分割。在赣南客家祠堂居民厅堂常常可看见其敬立堂中,祖先瓷像,这是我们赣南客家人特有习俗,也传承文化文明的体现,从瓷像开始(纸像)发展至今瓷像可以看到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 |
存续状况: |
随着高科技进步照相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数码电脑的升级,对手工瓷板画像业有很大的打击,加上老艺人的离世,现在赣州瓷画像人员不及五人,因为主营瓷板画像连养家糊口都很难,加上学艺过程长,年轻人几乎都不愿意学此技艺,面临失传。 |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
以政府主导、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原则,蒋洪亮从2000年三月自费创办了 赣州瓷艺美术社专门从事客家瓷像绘画与研究,开创了客家瓷像真彩画法更成为了瓷画像历史上的一大突破。蒋洪亮老师在赣州瓷艺美术社举办了多期瓷像培训班”给赣州各县市培训学员近百人。 |